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千百年来,浩浩黄河水哺育了中华民族,孕育了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黄河安澜,国泰民安,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深入沿黄省区考察,多次作出重要指示。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明确提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重大国家战略。甘南作为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区,落实黄河国家战略义不容辞、责无旁贷。

甘南玛曲县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位于国家重要生态格局战略“三区四带”中的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区和黄河重点生态区,是黄河重要的水源涵养区。黄河经青海省久治县流入玛曲,蜿蜒433公里,流域面积达9590平方公里,每年在此区域得到 108.1 亿立方米的补水量,占黄河源区总径流量的58.7%,黄河流域总径流量的六分之一,发育了中国最大的泥炭沼泽,形成了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被誉为“黄河蓄水池”和“中华水塔”,是实现国家重大战略目标“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主战场。近年来,365beat网址_365速发国际购彩中心_365bet手机投注网址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决树牢上游意识,担好上游责任,展示上游作为,坚持把保护治理作为首要任务,将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系统治理与黄河上游高质量发展有效衔接,积极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努力在“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伟大实践中展示甘南作为、贡献甘南力量。

玛曲县黄河特大桥南侧。2022年4月28日上午,一场超过万人参加的365beat网址_365速发国际购彩中心_365bet手机投注网址黄河上游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主题实践活动启动仪式在这里举行,奏响了新时代甘南儿女保护黄河流域生态的澎湃乐章。项目实施仅一年左右,以前裸露的沙化草地和边坡已被新长出来的牧草全部覆盖,黄河岸边的沙化带也被牧草和灌木全部复绿,母亲河岸边实现了岸净、草绿、水清的预期效果。该项目的实施为加快建设青藏高原绿色现代化先行示范区,实现玛曲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黄河特大桥南侧沙化草地治理点是近年来玛曲县实施甘南黄河上游水源涵养区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项目的一个缩影。在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州委州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自2021年12月启动了甘南黄河上游水源涵养区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玛曲县共实施沙化草地治理、退化草原修复、无主矿山生态修复、湿地修复、小流域治理、黄河沿岸阻沙林建设等6大类28个项目,总投资达5.48亿元,其中:沙化草地治理7.32万亩,退化草原修复11.15万亩,黄河沿岸阻沙林带1万亩,湿地修复10.46万亩,小流域治理面积6.02万亩,无主矿山修复0.68万亩。

统筹谋划、科学布局。各类生态修复项目按“一心”、“一区”、“八线”的思路布设,一心为城镇为中心的四季牧场退化草原治理和有偿自然修复措施;一区为湿地核心区为中心的流动沙丘和沙化草地修复措施;八线(七条公路沿线+黄河沿线)为七条公路沿线的无主矿山生态修复、退化草原治理、湿地修复、有偿自然修复等治理措施以及黄河沿线阻沙林带建设、小流域治理措施。
靠实责任、明确分工。在项目实施中,玛曲县坚决扛起玛曲生态保护修复的重大政治责任,深刻把握甘南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重要意义,成立以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及指挥部,指挥部下设“1办6组7个责任片区”,明确分工,强化责任,细化部署,紧扣时限,及时调度,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各部门协同抓的工作格局,有力有序推进了甘南黄河上游水源涵养区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
玛曲县自然资源局局长东珠加说:“针对项目时间紧、任务重、投资大、关注度高等实际,我县加大组织领导,细化工作任务,将全县涉及山水项目5镇1乡,1场1站划分8大片区,由县级包抓领导和乡镇长担任片区主要负责人,强化山水项目协调、统筹、实施、指导、监督工作,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了组织保障。”

因地制宜,因地施策。科学有效的方案决定项目的成效,玛曲县邀请省州领导及相关行业部门多次亲临现场调研,并召开座谈会,为项目谋划及建设提要求、理思路。围绕重点任务,确定修复区域,落实建设地块,自然资源部门与各乡镇负责人多次沟通交流,和设计单位多次到现场勘测,调研论证,科学制定了年度保护和修复工程实施方案,细化治理措施,加快项目工作进度,确保项目按期落地实施。
玛曲县林草站站长、高级工程师马建介绍,为了给项目建设提供法律、技术、人才支撑,聘请14名专家成立了玛曲县生态保护和修复指导专家委员会,对全县环境保护、生态修复、项目实施等方面提供政策咨询、专业培训、技术指导、评估认定、成果鉴定等,全程指导山水项目有序推进。并邀请省内法律专家对自然资源系统干部职工开展山水项目业务政策法规培训,确保了项目的顺利推进。

突出治理重点,强化系统治理。按照“把握重点、精准施策、保护优先、自然恢复”的原则,以沙化草原治理为重点,加大沙化草原治理资金的投入,集中开展沙化草原连片治理,通过自然恢复和工程修复相结合的措施,对治理区边修复边禁牧,加快恢复草原植被。同时开展湿地和退化草原修复,持续推进黄河上游水源涵养区建设,切实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化修复、系统化治理。

保护与修复治理相结合。由于玛曲县独特的气候条件,湿地草原植被自然恢复大于工程修复,因此,在项目实施中,玛曲县按照保护优先、自然恢复的原则,对沙化治理区通过修复后实行全面禁牧,快速恢复草原植被,退化草原和湿地采取修复措施与退牧还草、退牧还湿相结合,重点区域实行退牧还草、退牧还湿以达到休养生息的目的,有效结合草畜平衡有偿自然修复禁牧面积22.4万亩,效益补助资金9138万元,有效提高了项目效益。严格项目管理,确保治理成效。形成项目建设“一个项目、一套班子、一抓到底”和月调度、季督查工作机制,强化项目管理,严把材料采购入库关。充实技术服务和监督力量,县政府和自然资源局聘请、调入13人与监理单位21人组成技术服务与监督组,蹲点对项目的技术环节进行全程跟踪服务、指导和监督,同时现场协调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各类问题和困难,从而保证生态修复工作的顺利实施,不断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和质量,确保修复治理取得成效。

培育产业、助推经济。结合乡村振兴,近三年从全县6家有机肥料企业中采购有机肥30余万吨,采购资金2亿元,助推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加大科研投入,提高生产效益,节约项目资金,实现了双赢;同时在施工过程中解决本地劳务人员3000余人次,效益资金2700余万元,后期管护员300余人,效益资金1000余万元。
玛曲县曲源肥业公司经理马连昌表示,企业的发展得益于国家的乡村振兴战略,更得益于山水项目的实施,为企业打开了销路,扩大了规模,同时增加了就业岗位,确实是个利国利民的好项目。

生态保护项目的实施离不开群众的参与和支持,项目成效的落脚点最终也是为了提高群众的生活水平和长远发展。为不断提高当地牧民的参与意识,玛曲县进一步加大草原生态保护法律法规及各类政策的宣传教育力度,引导群众转变观念,在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项目实施过程中就近吸纳当地牧民参与项目实施,通过参与在提高当地牧民收入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当地牧民群众的支持力和认同感。

保护黄河,“重在保护、要在治理”,甘南将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深入践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切实履行上游责任,坚决筑牢青藏高原生态安全屏障,以实际行动彰显生态报国的甘南担当。